節日到聖堂都會見一個一個的「留坐」牌。當你見到一排排又一排的留坐,但自己卻找不到半個坐位擠進行去時,感覺真的不是味兒。
每逢節日到聖堂望彌撒的人都特別多,因為平日三、四、甚至五台的彌撒,變成只有一台中文和一台英文,再加上大時大節才會現身的「節日教友」,聖當自然人多過旺角,人迫過銅鑼灣。
聖堂的工作人員往往會安排大量的留坐,給那些歌詠團、送聖體員、領洗者、代父/母……我絕對明白留坐給他們的原意,但愈大的節日,就有愈多的教友出席,上述有工作的人員也都愈多,「留坐」牌亦更多。我記得最誇張的一次是近三分一的坐位被放了「留坐」牌。
只要看看IFC的天橋、書展、漫畫展,就知道晨早霸位絕對是香港人的強項,望彌撒也是如此。剩下來的坐位不多,大家只好發揮晨早霸位的香港人精神,因此在彌撒開始前的一、兩小時,已告full house。
對我而言,我不會晨早去排隊,反正站一、兩個時候來望彌撒也死不了人,倒不如差多時間才到聖堂,好過為一刻的舒適而呆等幾句鐘,亦可以把坐位讓給有需要的人。
明白「留坐」牌的需要,也明白晨早霸位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,但這樣一定會撃退了一些教友,教區和堂區一定要正視問題。不過作為一個Web Guy可以肯定的說,在鄰近的活動室進行彌撒直播一定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