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ICQ 我們的「喔噢」 


在那個還沒有Google,沒有Facebook,沒有iPhone的年頭,我們放學趕著回家,為的不是做功課(當然啦),也不是看卡通,更不是做家務,為的就是那死不斷氣的「喔噢」小花ICQ。

早藉以色列的ICQ,是I seek you的諧音。ICQ是香港第一個廣泛流行的即時通訊IM(Instant Messaging),不知何時流入香港,亦不知為何極度流行。原祖的ICQ十分簡單,沒有花巧的功能,簡簡單單的文字對話,加上此起彼落的「喔噢」聲,就已經成功俘虜一眾年青人。

那些年,我們為了那聲「喔噢」,懶理那56K的Pnet收費和擾人的斷線;那些年,我們為了一個好number,不斷的開新account,直至找到那個意頭不必好,但最緊要特別的number;那些年,我們千方百計攻破朋友的「invisible」,為的只是要知道對方是否online;那些年,最緊要的,就是那即時的「喔噢」快感!

某天,ICQ上的綠色花花突然全都消失,我們都轉投了MSN。

差不多是十年後的今天,ICQ突然橫掃Facebook,我們都被那從沒有枯萎的花花洗版了!

ICQ近年進行了大刀改革,在多個智能手機平台推出ICQ app通訊應用程式。有別於以往以ICQ#為中心的Friend系統,ICQ app的新系統基本上跟Whatsapp和Line相近,是一個以手提電話號碼為中心的messaging app,只要通訊錄上的朋友也有安裝ICQ app,就會自動出現在Friend list。

當然ICQ號碼仍然是重要的賣點,用戶仍可選擇登入ICQ#,ICQ app會自載入ICQ的friend list。另外,亦支援Facebook Chat和Gtalk。不過ICQ app有一個重大的缺憾,就是不能更改Profile,你必須要到ICQ的網站http://www.icq.com/,登入Web-ICQ才可以更改Profile的資料。十年前,你會公開年齡;十年後,你應該不想公開年齡了!還是先更新資料,才聚舊吧!

若你忘記了ICQ#或密碼,仍然可以把ICQ app當成Whatspp一類的messaging apps來使用,但就沒有了那些年的ICQ Friend list(那為什麼不乾脆用Whatsapp?)。

雖然是中學時代的玩意,但我還是牢牢的記著我的ICQ#和密碼。打開ICQ app後,我沒有半點猶豫地輸入了ICQ##和密碼,期待大家的「喔噢」。

P.S. ICQ app的notification sound仍然是「喔噢」,但卻變得很奇怪,還我Classic 「喔噢」!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