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前發生的「雞巴男」事件相信大家定有聽說。事件原為一件輕微的交通意外,没有人受傷,也沒有造成嚴重的破壞,但卻因為兩段被上載到Youtube的影片,得鬧滿Facebook風雨。
私家車司機很快被起底,部分個人及其家人資料料旋即被上載到Facebook,更被起名為「雞巴男」。我不懂駕駛,没有能分辨道路上的是與非。我不在現場,片段又非完整,更有被修剪過的痕跡,難以分辨當中主角的對與錯。事件中社交網站所扮演的角式卻最為吸引。
只是Youtube上兩段短短的影片,就引來四方網友群出起底。只是Facebook上的你like我share,就有近六千名網友加入最少五個反「雞巴男」群組。事件不消三數天,就傳遍整個Facebook的香港社群。當然來得快,亦去得快,事件已經被大部分人遺忘。
這邊網有人聲討「雞巴男」的惡言惡行,那邊網則有人為「雞巴男」被起底感到無奈可悲。誰是誰非,有時真的難以定奪,但現實世界的道德高塔不是一天建成,網絡世界的道德圍牆當然亦需時修築。網絡世界的言論自由和責任,還是需要好一些時間才得以平衡。